概述↓
(资料图片)
类型:重型坦克
权重:2.3
原产国:法国
设计师:不详
开始服役时间:1935年(本型号约1937年)
采用底盘:夏尔B1重型坦克
系列产量:405辆(本型号369辆)
尺寸与重量↓
战斗全重:31.1吨
全长:6.37米
总宽:2.58米
总高:2.79米
车组乘员:4人(驾驶员/炮手+车长/炮手+装填手+机枪手)
机动性↓
发动机类型:汽油机(6缸)
发动机功率:307马力(1900转/分钟)
通算功重比:9.87马力/吨
档位分布:5前1后
最大前进速度:28千米/小时
最大后退速度:3.6千米/小时
0~20千米时速加速时间:5.1秒
转向方式:双流传动
中心转向能力:可以
防护↓
车体前部:60毫米
车体两侧:55毫米
车体后部:50毫米
车体顶部:25毫米
车体底部:20毫米
挡泥板延伸:5毫米
车体舱门:25~55毫米
侧裙甲:12.7~60毫米
炮盾:60毫米
车体装甲类型:轧制均质钢装甲
炮塔前部:56毫米
炮塔两侧:56毫米
炮塔后部:56毫米
炮塔顶部:30毫米
炮塔底部:20毫米
炮塔座圈:40毫米
炮盾装甲:25~56毫米
炮塔舱门:56毫米
车长塔四周:48毫米
车长塔顶部:30毫米
炮塔装甲类型:铸造均质钢装甲
火力↓
一级武器组:75毫米SA35型线膛榴弹炮(1门),身管倍径L17.0,膛线数量40条,定装弹,最大炮口动能706.88千焦,弹药基数74发,发射间隔8.5秒,理论射速7.1发/分钟,适配弹种APHE/HE,弹丸重量6.400/5.550千克,初速每秒470/500米,装药当量90/740克TNT,引信临界厚度14/0.1毫米,引信触发延时1200/0毫米,10米垂直穿深58/11毫米,100米垂直穿深57/11毫米,500米垂直穿深50/11毫米,1000米垂直穿深43/11毫米,1500米垂直穿深37/11毫米,2000米垂直穿深32/11毫米,10米30度穿深52/11毫米,10米60度穿深25/11毫米,水平射界左1度/右1度,水平转速4.1度/秒,垂直射界25/-18度,垂直转速4.1度/秒
二级武器组:47毫米SA35型线膛坦克炮(1门),身管倍径L32.0,膛线数量40条,定装弹,最大炮口动能352.84千焦,弹药基数50发,发射间隔4.0秒,理论射速15.0发/分钟,适配弹种APC/HE,弹丸重量1.62/1.41千克,初速每秒660/590米,装药当量0/143克TNT,引信临界厚度-/0.1毫米,引信触发延时-/0毫米,10米垂直穿深62/4毫米,100米垂直穿深59/4毫米,500米垂直穿深47/4毫米,1000米垂直穿深36/4毫米,1500米垂直穿深27/4毫米,2000米垂直穿深20/4毫米,10米30度穿深50/4毫米,10米60度穿深21/4毫米,水平射界全向,水平转速10度/秒,垂直射界18/-15度,垂直转速10度/秒
三级武器组:7.5毫米MAC31型机枪(1挺炮塔同轴),弹药基数5100发,单管射速551发/分钟,150发弹箱供弹,重装填时间5秒,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,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,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,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,水平射界全向,水平转速10度/秒,垂直射界18/-15度,垂直转速10度/秒
额外细节↓
电台:有
周视观察系统:无
火炮稳定器:垂直轴稳定
瞄准镜倍率:4.0
弹药分布:车体左侧15发75毫米炮弹,炮塔下部车底11发75毫米炮弹,车体右侧4发75毫米炮弹,炮塔右下部7发75毫米炮弹,发动机右侧车体上部6发75毫米炮弹,发动机右侧车底18发75毫米炮弹,传动系统右侧5发75毫米炮弹,传动系统右侧车体上部8发75毫米炮弹,车底右侧4发47毫米炮弹,炮塔右下部24发47毫米炮弹,车体右侧20发47毫米炮弹,车底右侧2发47毫米炮弹
油箱分布:车体中部(发动机两侧)
驱动模式:后置后驱
悬挂类型:板簧+弹簧
评价↓
该型战车为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开发的重型坦克,在其服役初期具有较为先进的性能指标,装甲整体较厚,虽然炮塔座圈区域为相对薄弱的区域,但此区域防护仍然超过同时期绝大多数坦克,同时该车采用两门火炮,车体前部的75毫米炮主要用于打击软目标和防御工事,而炮塔上安装的47毫米炮更多用于和敌方装甲目标进行战斗,虽然机动性的绝对参数并不突出,但以同时期相近吨位标准而言仍然至少达到主流水准,凭借整体良好的性能,该车在法国战役期间产生了多个表现突出的车组,其中尤以比洛特上尉指挥的一辆该型坦克最为著名,但与此同时须注意,该车安装在车体前部的75毫米火炮横向射界过于狭窄,在实际作战当中效率不高。在外观方面,该车总体轮廓与同出自夏尔公司的D2中型坦克相似,但整体尺寸更大,车体前部安装有一门管壁异常厚重的短身管火炮,履带板无明显纹路,但通过模具制成碗状凸起。